华声在线讯(通讯员 康新礼 蒋思惟)“烟暖土膏民气动,一犁新雨破春耕。”走进春日的三圣乡,满山的油茶树苗正在吐纳新芽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山如今变成致富的宝地,近年来,三圣乡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,发展近万亩油茶林,不断壮大特色产业,绘制油茶产业蓝图,助力乡村振兴,走出了一条“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”的油茶产业发展之路。
破题沉睡资源,荒山变成聚宝地
人间虽已四月,地处湘西北山区的石门县三圣乡的早晨还有着些许凉意,象牙坪村的老郭早早地在自家的茶油林里忙活开来,老郭种植油茶已有30多年,从最初的七分地,慢慢扩种到了现在的10亩,种植油茶的收益也随之提高。老郭说:“我家的20亩油茶树,收成近200斤茶油,按70元一斤来算,大概能有1万多元收入。”
三圣乡历来有种植油茶树的传统,得益于独特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条件,采用纯天然、无公害耕作方式,出产的高山茶油品质优。
“我们这里虽有油茶种植传统但未形成产业,在早些年各家各户种植的油茶树基本是自产自销,随着时间推移,老油茶树由于品种混杂、疏密不均,产量逐年下降,加上交通不便,村里的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,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家,大片的油茶林荒废了”,说起往事,象牙坪村的党支部书记郭小平感慨地说到,为开发生态经济,提高村民收入,在驻村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的带领下,象牙坪村注册成立了“油茶专业合作社”,开启油茶合作社“企业化、产业化、基地化”的发展之路。这一片片油茶林,既保护了青山绿水,又造福了一方百姓,成了助农增收的“致富林”。
壮大技术支撑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
“老李啊,注意些,这些油茶果一定要细致挑选,要保证茶油的质量!”
伴随着一阵阵机械运转的轰鸣声,三圣乡花园台村油茶产业发展车间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,油茶榨油车间内,工人正有序操作机器给油茶果剥皮、烘干、榨油、封装……一颗颗油茶果经十余道工序后,变成了营养价值高的山茶油。
“我家有两亩左右的油茶林,以前要榨油得跑到十几公里的山路,而且家家户户都种了点,也就卖不出去,除了自己能吃点,根本赚不到钱,加上油茶树品种差,所以也逐渐的荒废了些,后来村上为我们改良了品种,建立了加工车间,我呢不用跑远路榨油了,品质也上去了,村上还帮忙代销,国家政策真好啊”,谈起自家的油茶,陈大哥不禁有些感慨。
花园台村现种植良种油茶面积达到2000余亩,种植油茶农户100余户,近年来,三圣乡大力实施油茶低产改造,通过推广新优品种、合理密植、精细管护等措施,提高油茶挂果率和产油率,加大产业发展车间的投产使用,做到了油茶就地加工、就地增值,真正实现了“省时又省力”,增加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,为推动山村小作坊转型升级,引进康多利油脂企业,以绿色油茶为着力点,由油茶产业发展协会牵头,通过协商统筹收集全乡油茶果,为销售青果提供渠道,进一步统一全乡油茶包装,扩宽销售渠道,实现产业增产,农民增收。
守护青山绿水,描亮生态经济
既要绿水青山美,又要业兴百姓富,油茶产业的发展,不仅实现了联农带农,也守护了这里的绿水青山。近年来,为拓宽茶油销路,带动扩大整个产业规模,三圣乡通过提升油茶种植技术,引进优质名种,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,提高油茶种植产量,扩大种植面积,带动农户增产增收。
“采摘后的油茶果需要筛选、晾干、复晒等步骤,一粒油茶果要经过20多道工序,才能保证每一滴油品质良好。”三圣乡象牙坪村油茶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。
为了擦亮茶油品牌,通过推动电子商务进村入企,整合销售链,促进特色农产品“小商品”链接“大市场”,实现量质共进,逐渐形成一个产业突出、区域特色明显、市场前景良好、农民增收较快的产业集群,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、产品变商品、商品变名品,有效延伸与健全产业链发展壮大。
荒山变金山,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成为当地百姓致富、乡村振兴的“加速器”。油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既丰富了村民的致富路,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,一幅兴业富民的现代版“富春山居图”正在徐徐展开,小小一个果子,正为三圣乡群众的幸福生活释放出最强的力量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活力。
(一审:罗江龙 二审:卢小伟 三审:蒋玉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