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声在线讯(文/陈奕儒)
前言
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产品稳产保供,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。我国目前拥有十四亿人口,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提高,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“吃得饱”变为“吃得好”,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也逐步迈向多样化、丰富化、高品质与多渠道。在这样的转变之下,我国农产品市场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,保障如此多人口的农产品安全也变成了十分重要的工程。
农产品批发与贸易行业,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。行业的上游连接着农户,承载的是种植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;下游连接着顾客,满足的是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和生活品质的追求。聚焦农产品批发与贸易行业的问题,不仅仅是加强农产品流通,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。
那么当前,农产品批发与贸易行业面临着哪些问题?上游与下游之间的通道有哪些堵点?企业发展又需要解决哪些难题?针对这些问题,品牌湖南计划专访了湖南鲜品仓农产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鲜品仓”)经理、执行董事、首席品牌观察员刘运强。
“引路人”调控分配是关键
鲜品仓集采购、流通、运输、配送分销等为一体,截至目前,该公司拥有2000亩左右的种植基地,并与遍布全国的采购基地建立了合作。鲜品仓通过完善的供应链体系,到原产地采购农产品后,运输至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公司总部分装配送基地,完成分拣后再销往各个机构、企业,最终来到消费者的餐桌上。作为企业的负责人,刘运强熟知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。
(鲜品仓的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分拣、打包农产品)
“农产品批发和贸易的上游是农产品供应商,包含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场、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主体。”刘运强表示,首先,农产品滞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“于上游的种植农户而言,他们在选择种植的农产品种类时,考量的因素往往十分简单,那就是当下什么能卖个好价钱,就种什么。”刘运强坦言,大多数供应商没有市场意识,无法站在宏观的角度把握市场的走向。同时,农户大多具有较明显的从众心理,当看到少部分农户因种植某一作物而获得了较高的单价利润,便在今年也选择种植相同的作物,而种植过多、销售市场收紧就会导致供大于求,自然也卖不到稀缺时的高价,这样就给所有的种植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。
对此,刘运强指出,要想解决供需不对等、产品滞销的问题,政府充当“引路人”十分关键。首先,通过精准调研、构建产业大数据等方式,在宏观上了解并调整农业产业的结构;其次因地制宜,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,确保农产品供需合理;最后,积极打开产品的营销渠道,进行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,才能解决“减产就价高,丰收就滞销”的根本问题。
冷链物流体系需畅通
(打包好的农产品整装待发,送上消费者的餐桌)
生鲜农产品是农产品中的重要分支,包含了新鲜蔬菜、生果、水产品、禽畜及其肉类产品。刘运强表示,对于新鲜蔬菜这样的生鲜农产品,冷链和物流环节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痛点和关键。
有数据表明,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、运输、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%~30%,也就是说,至少有25%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,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%以下。
“如此高的损耗率,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影响,更是影响了农产品的价格,最终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。”刘运强说,损耗问题涉及了运输设备、运输条件、运输路线、冷链仓储等多方面的因素,技术创新是关键。
“另一方面,各地关于‘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’的相关细则不统一,也为运输带来了一些损耗的问题。”
据悉,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最初于1995年组织实施,主要内容为在收费站设立专用通道口,对整车合法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给予“不扣车、不卸载、不罚款”和减免通行费的优惠政策。2010年12月1日起,绿色通道扩大到全国所有收费公路,而且减免品种进一步增加,主要包括新鲜蔬菜、水果、鲜活水产品等。但是,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鲜活农产品的品类也不断丰富,外形相似、品名相近的产品不断增多,这给“绿色通道”政策增加了执行难度。
刘运强举例:“例如在这个地区,某农产品属于鲜活农产品的范畴,给予绿色通道的优惠政策,但是到了另一个地区,由于对品种的理解不一致,导致认定不统一,这就增加了农产品运输中的时长,造成了更多的损耗。”在他看来,进一步规范“绿色通道”政策,统一细化准则,提高运输车辆的查验效率,同时打破技术壁垒,在冷链、配送方面积极创新,才能有效降低农产品批发和贸易运输损耗。
农产品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信任机制
(鲜品仓将安全摆在了服务价值的第一位,刘运强认为,这也应当是是所有涉农产品行业的核心底线)
“高质量发展是‘十四五’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,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。”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首要的任务。
“种植户、供应商与批发贸易企业建立信任机制,将为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。”农产品如何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?常年与种植农户打交道的刘运强深有感触,直接道出了自己多年来的思考。
他认为,供应商与企业建立信任机制,不仅为产业提供了安全的保障,更能促进双方走得长远坚实。
据了解,为打造绿色、生态、安全的产业基地,扎实做好产业发展的基础,鲜品仓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,共同研发新农产品,该产品的特点不仅能够降低肥料的释放,还减少了种植的工序,同时保证了产品的品质与口感。然而在选定的种植基地进行大规模试验时,却遭到了种植户的质疑。
“试验过程不需要农户投入资金,即使这样,仍然遇到了信任难以建立的问题。”刘运强说,农产品难以高质量发展,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标准化的体系,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,需要上游的供应商与中游的企业共建信任机制,放眼于长期的合作,引进科研技术,将环保安全和品质提升作为长期目标,促进产品标准化、品质化,提质增收,才能以高品质实现共赢共发展。
促进出口,打好农产品对外贸易这张牌
我国地域广阔,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农耕历史孕育出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,部分农产品由于产量稳定饱和,在满足了国内需求的同时,还出现了产值过剩的情况,这时,出口贸易就成了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。
数据显示,我国农产品以进口为主,出口为辅。2017-2021年,国内农产品进口额逐年上升,至2021年突破2000亿美元,达2198.14亿美元,同比增长28.7%;农产品出口额较为稳定,2021年完成出口额843.54亿美元,同比增长10.9%。202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3343.2亿美元,同比增长9.9%。其中,农产品进口2360.6亿美元,同比增长7.4%;出口982.6亿美元,同比增长16.5%。
另据专家表示,随着居民膳食结构不断升级,农产品消费量仍将刚性增长,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。
鲜品仓的外贸出口业务,也成了窥视农产品出口形势的观察“窗口”,“观察员”刘运强凭借着让农产品“走出去”的经验,提出了出口贸易方面的建言。
“生姜、大蒜等农产品,在日本、韩国等国家的需求较大,在保证了国内消费需求后,可以外销到这些国家,完成出口贸易额的增长。”刘运强指出,这同样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宏观把控国内的农产品结构和产值,优化举措,创新服务,围绕审批服务、跨境贸易等方面,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撑体系,增强相关产业国际竞争优势,提升其开放水平,助力企业走得更稳更远。
(一审:余画 二审:蒋俊 三审:蒋玉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