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乡啊,生我养我的锡矿山,她常常对我散发着浓厚的情感,游子是思乡情愫总是梦回萦绕,这里镌刻着我从出生到读大学的点点滴滴。很多时候,想坐在电脑面前敲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,一直下不了手,担心写不出其中的韵味。因为我实际离开故乡已经20多年了。我的家乡冷水江锡矿山是一座典型的工矿城市,矿产资源富集,堪称全国绝无仅有的一块宝地!其中锑产量占全球的60%,煤炭地质储量5.5亿吨,全市含煤地层占总面积的一半。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、原材料基地,享有“世界锑都”、“江南煤海”、“金属之乡”、“硅石宝库”等美誉。
改革开放几十年来,冷水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。但是,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。锡矿山地区总面积8.55万亩,因历史上长期无序开采和冶炼,给锡矿山生态带来不小的伤害。
当时的严重影响也是老百姓反应最强烈的问题——环境与健康——甚至威胁到资江下游水的生态安全。“天上灰蒙蒙,地上满地尘。”,是锡矿山的当时真实的口头禅。
1995年当我高考进入省城的时候,我想发誓不会再回到我在锡矿山下的老家了。当我定居在温暖湿润的南宁就深深融入了我现在居住的大城市,成为了这个城市的新市民。
2010年前后,回家探亲看到家乡的路还是那么曲折颠簸,矿山还是光一片、秃一片,井水还是不敢喝,空气里还是弥漫着锑味,城里的大烟囱更是冷江人的骄傲,怎么会不冒烟?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异乡的游子,我深深的叹息。家里的老人们说:“乡里乡亲的能外出打工的都出去了,谋一条生路”,“这锡矿山挖了100年,环境没有几十年下狠功,是不可能宜居的!”。
这比登天还难的担子,谁又可能会一门心思埋头苦干几十年呢?难道我的故乡就这样沉沦,从此一蹶不振了吗?远方的游子要彻底离开这个曾经无数次眷恋的地方吗?
没想到,今年春节的回乡探亲,竟彻底改变了我先前的看法——甚至可以说是震惊。原本千疮百孔、草木不生的矿区重现绿色——山坡上,构树、翅荚木、大叶女贞、楸树等新树种顽强生长。脱胎换骨的锡矿山满目绿意,重焕生机。
儿时伙伴告诉我,山青水绿、净土清风,成了近几年家乡老百姓真真实实的获得感,特别是2018——2020年更是翻天覆地的转折点。
是什么样的情怀和什么样的担当,能让环保这个长期的事业,从不可能变成了现实?答案就是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殆。几任领导班子把环保攻坚战打成了接力赛!近年来,冷水江市委、政府对于环保问题,一任接着一任干,一抓到底、不遗余力、攻坚克难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、驽马十驾功在不舍。
我不上网查还真不知道:目前,家乡已累计完成含重金属废渣整治项目22个,安全处置废渣上仟万吨。全部矿区企业都深度治理,因地制宜、因地施策采用废渣处理集中填埋、封场防渗、覆土绿化等措施,从根本上解决地表水重金属超标问题。造林4.2万亩的锡矿山,披上了“绿装”。曾经污染最严重的核心生产区——七星社区,现在植物覆盖率高达80%。登上“世界锑都”冷水江市锡矿山北矿山巅,一幅现代工业科技与农耕文明的画卷呈现眼前,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!
儿时的家乡,回来了!
记忆里的家乡,回来了!
梦中的家乡,回来了!
此时我心中所想的是邀集外省外国的老乡、兄弟姐妹们都回来看一看景,回来嗅一嗅风、回来饮一饮水,回来走一走路、回来听一听戏!响应党中央提出的“回乡创业、回乡就业”号召和冷水江地方的配套政策,我心潮澎湃,摩拳擦掌跃跃欲试,盘算着怎么通过南宁的桥头堡嫁接东盟的市场、客户、货物资源,让百年锡矿山走上“一带一路”,把青山绿水的环境资源变成金山银山的财富。
你还我一个美好家园,我还你一生不负韶华!家乡啊,我们回来了!
(文/赵先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