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生态湖南

“三良”焕发活力,人才助力振兴

2021-09-01 14:51

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,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。石门县子良镇位于该县西北部连片山区,地处湘鄂边界,偏远的地理位置和连片的大山让这个小镇发展受制,全镇有一半以上人口外出务工。近年来,子良镇以“人”为中心,围绕“良”字做文章,通过“人才振兴”助力“乡村振兴”。

树好“良木”引凤凰

“良禽择木而栖”。如何让优秀的人才愿意来、留得住、起作用、干得好,还得从自身做起,在人才吸引培育、管理激励、优化环境等方面做足文章,当好“梧桐树”般的良木,才能引得“金凤凰”。

“这里生态环境好,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,为我排忧解难,积极优化发展环境,我才有信心在这里干事创业。”该镇益海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彭忠良本是益阳人,3年前,他看中了子良镇的“绿色宝库”,在镇村两级的支持下顺利流转土地200亩,安心种起了中药材,带动周边农户累计增收近40万元。

子良镇.jpg

当地农户在益海中药材基地务工采摘

子良镇是劳务输出大镇,在外的成功企业家及行业精英较多,但常年在外,外地人才到本地发展的更是少之又少,随着青年人口的流失和流入人口的减少,该镇“空心化”也愈来愈严重。全面开启“乡村振兴”以来,子良镇致力于为乡村振兴聚“人气”,筑牢乡村振兴的“人才”基础,抓住春节等传统节假日,坚持举办乡贤能人座谈会、外地教师座谈会等,共话家乡情谊、共谋家乡发展、共谈子良未来,把从子良走出去的人用乡愁“牵”回来,把外地的优秀人才用真情“引”进来,积极为各类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士提供政策帮助、优化发展环境,送服务、讲政策、解难题、讲感情。近年来,子良镇平均每年引得1至2名企业家返乡发展,越来越多的外地干部、教师、医生和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返乡青年扎根子良、安家乐业,一个又一个“逆行归巢”的故事为该镇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。

选好“良将”能征战

三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基层工作千头万绪,乡村振兴任重道远,选好培好“良将”才能在乡村振兴这场“硬仗”中接续战斗、勇于出击、攻坚克难。

“感谢你们的耐心化解,让我们解开了多年的心结”,一周来,子良镇连续化解2起积怨多年的矛盾纠纷,双方群众握手言和,脸上流露出了释怀的笑容,这离不开该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向绪豪的努力。“组织信任我,我更要加油干”,今年年初,子良镇党委根据个人特长、性格、优势等大胆调整分工、启用干部,向绪豪调整至综治岗位并担任主要负责人。一年来,向绪豪带领子良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一道早出晚归,访民情、解民忧,德、情、法并用,创新调解方式方法,全镇矛盾纠纷和信访量分别同比下降41.3%、52.2%,获得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
乡村振兴需要一支作风优良、勤政务实的干部队伍,更离不开能够带头攻坚拔寨的“良将”。该镇子良坪社区原是一个后进党组织,2020年,子良镇党委任命该社区能人向绪元为支部书记,当年底子良坪社区由后进党组织一跃获得镇“红旗单位”,各项工作均走在前列、亮点频频。为培养各领域能征善战的“良将”,子良镇建立镇村两级干部培养档案和后备人才培养档案,开展全面综合评估,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,根据个人特点特长调整培养方向和工作岗位,广泛挖掘人才、深入挖掘潜力,培养攻坚“良将”。

培好“良才”促发展

“得人者兴”,人才是基层治理和发展的“细胞”,是基层建设的“一线力量”。子良镇加强党对农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,成立“人才振兴办”,全面推行“导师帮带制”,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、乡村公共服务、乡村治理、农业农村科技等各类人才。

“中稻再生稻是水稻的一种种植模式,特点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,留下30至50厘米的稻桩,通过施肥和培育,可以再收获第二季,可谓一种两收,收益非常客观咧。”子良镇农科站青年干部黄梦星从容地向农户介绍,现场发动今年没种植再生稻的群众抓住机遇明年发展,而在四个月前,她还是深圳大城市里的白领,对于农作物种植一窍不通。针对该情况,子良镇安排从事了一辈子农技工作、获得中级职称的“老农人”万传政作为黄梦星的导师,经过几个月田间地头的现场教学,黄梦星不仅能识别各种农作物、掌握基本的农业知识,与群众打交道时也有话说了。